廣東出臺新型城鎮化規劃!五大都市圈新定義出爐
12月20日,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文件,文件里對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進行了具體的規劃。
廣東省城鎮化發展格局示意圖
01
優化提升廣州都市圈
—
廣州都市圈范圍包括廣州、佛山全域,肇慶端州區、鼎湖區(含新區)、高要區、高新區、四會市,清遠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關任務舉措涵蓋清遠英德市和云浮、韶關都市區部分。
發揮廣州主核心、佛山副核心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廣佛同城化,強強聯合共建國際化都會區,深入推進廣清一體化,聯動肇慶、清遠、云浮、韶關 “ 內融外聯”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典范。推動廣州、佛山產業高端化發展,夯實肇清云韶制造業發展基礎,實現產業協同聯動和有序轉移承接。
構建以廣佛為核心的高速鐵路通道及城際鐵路網絡布局,推動都市圈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管理。完成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新建珠三角樞紐機場,提 升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力。
以廣州港為龍頭建設國際航運樞紐,增強國際航運綜合服務能力,鼓勵廣佛人才、技術等要素向肇清云韶流動和配置。依托現有高等教育資源,支持廣州與其他五市結合當地主導產業建設特色大學和應用型本科院校。
支持廣州與其他五市的醫療單位共建共管,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在都市圈范圍內共享。聯合開展西江、北江、珠江流域上下游及交界河涌水環境評估和修復。
02
做優做強深圳都市圈
—
深圳都市圈范圍包括深圳、東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別合作區,有關任務舉措涵蓋河源都市區和汕尾都市區、海豐縣、陸豐市。
積極發揮深圳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強化東莞的戰略支撐作用,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推進河源、汕尾主動承接核心城市功能疏解、產業資源外溢、社會服務延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現代化和創新型都市圈。充分發揮珠江口東岸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和配套優勢,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聯合構建以高端電子信息為主導的科技創新產業體系。
加快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聯動發展,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以海洋科技創新為引領,合作發展現代海洋產業。
織密深莞惠軌道交通網,加快河源、 汕尾高鐵建設,探索都市圈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管理。以深圳機場為主樞紐,聯動惠州平潭機場,建立協同聯動的國際航空樞紐。優化港口群功能布局,推進都市圈港口統籌發展。
規劃建設東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深汕合作區供水工程和深圳市新豐江水庫引水工程,增強都市圈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在跨界區域開展基礎教育聯合辦學試點,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并共享學位。
探索推進各類社會保險跨地區轉移使用,在部分跨界片區率先開展社保同城化試點。完善東江沿岸各市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實施東江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聯合保護東江水質穩定優良。
03
培育珠江口西岸都市圈
—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圍包括珠海、 中山、 江門、 陽江四市。
以珠海為核心加快推動珠中江協同發展,聯動陽江協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帶動粵西地區發展重要增長極。做優做強家電、家具建材、特色食品等優勢傳統產業,以海工裝備、智能裝備等先進裝備制造業為核心,推動珠中江陽加強產業協作,建立區域產業協同創新體系,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 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珠?!T大型產業園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裝備制造基地。
支持四市聯合推動“海洋—海島—海岸”旅游立體式開發,大力發展以濱海旅游為特色的海洋產業。
統籌珠江口西岸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布局,加強港口分工協作。將珠海機場建設成為地區性樞紐機場。加快珠江口西岸高鐵、城際鐵路建設,構建完善的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
提升珠海核心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供給能力,積極開展優質基礎教育跨區域交流,推動高端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布局,提升都市圈整體醫療服務水平。面向港澳,鼓勵珠海、中山、江門、 陽江建設多樣化、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動都市圈社會保障政策 “軟聯動”,推進社會保障體系一體化建設。
加快建設珠中江供水一體化工程。加強北部山林和南部海洋生態系統共保共育,協同開發保護天露山生態資源和西岸海洋海島岸線資源。
04
培育汕潮揭都市圈
—
汕潮揭都市圈范圍包括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全域,梅州都市區為聯動發展區。
強化汕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及功能定位。以汕頭為中心、以汕潮揭臨港空鐵經濟合作區等戰略平臺為重點,大力推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聯動梅州都市區加快發展,打造鏈接粵閩浙沿海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樞紐。
加快汕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國際貿易數字化與產業數字化融合創新,積極培育以金融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海工裝備、石化倉儲等海洋經濟,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加快粵東城際鐵路網建設,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通勤圈。強化汕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以汕頭為核心,加強沿海及梅州、贛南方向的快速交通聯系。支持汕潮揭城市 (鎮) 開行城際公交。推進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擴容升級和梅州梅縣機場遷建,提升粵東航空樞紐服務能力。
整合汕潮揭港口資源,形成 “一主二重” (一主: 汕頭港建設國家沿海主要港口;二重:潮州港、揭陽港建設廣東沿海地區性重要港口)的海港群一體化發展格局,強化與梅州無水港聯動發展,推動與廈漳泉區域合作。加快推進汕潮揭三市水系連通和水庫聯合調度,謀劃推進粵東地區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發揮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汕頭大學和韓山師范學院的外溢效應,提升區域高等教育水平。
支持汕頭建設區域醫療中心,探索建立都市圈醫療聯合體。以深化練江流域水環境治理為典型,推進都市圈內環境聯防聯治,建設大汕頭灣區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范區。
05
培育湛茂都市圈
—
湛茂都市圈范圍包括湛江、茂名兩市。
強化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及功能定位,以湛江為中心,以湛茂空港經濟區建設為重點推動湛茂一體化發展,全方位參與北部灣城市群建設,積極 融入“一帶一路” 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打造服務重大戰略高質量發展區。
統籌湛江、茂名石化和鋼鐵制造業產業,拓展石化精深加工和鋼鐵制造全產業鏈,共建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和現代化綠色鋼鐵生產基地。立足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大力發展特色海洋經濟。
圖片來源:湛江市人民政府
提升湛江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高速鐵路和客運樞紐建設,加快推進湛江機場高速一期、沈海高速茂名至湛江段改擴建等高速公路建設,建設暢通一體的高快速路網。
加快推進湛江機場遷建工程,積極拓展航空服務和航空業務。統籌湛茂港航設施規劃建設,擴大港口開放,加強分工協作,打造大西南地區出海主通道。推進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形成區域江庫連通、相互補給、聯合調度的多層次供水網絡。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造華南地區技工人才培訓基地。整合湛茂都市圈優質醫療資源,建設北部灣醫療中 心。協同保護雷州半島及大海陵灣區、水東灣區海洋生態環境,推動陸海環境聯防聯治。
五大都市圈攜手共筑北部環形生態屏障和粵港澳大灣區外圍生態屏障,協同推進海洋開發與保護,共建南部海洋生態保護鏈,構建 “中心引領、環珠崛起、兩極騰飛、綠屏拱衛、藍色拓展、 全域美麗”的全省空間發展格局。
來源:GBA灣區資訊站,整理自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